个人资料

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73712

博文分类
搜索
【转载】 补充益生元与肝脏

健康饮食——胃肠保健

 

来源:网络

 

■ 关键句:
 

1 肠内有害菌可制造各种有害的代谢物质,对肝脏产生直接影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内毒素血症。
 
2 通过养肠(改善微生态),调整肠内菌群失调,以抑制产毒细菌过量繁殖外,还有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参与其中,有效地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内毒素和抗原抗体物质对内脏系统的损害,保护了肝细胞,也延缓了肝细胞的衰老。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也是新陈代谢的最主要中枢,其特色就在于始终沉默而没有变化,具有很大的代偿功能,通常发生障碍时并不自觉,一旦症状显现,肝细胞早已受到相当程度的伤害了,无怪乎世人视肝脏为顽强而难以应付的“黄色幽灵”。
  

由于肝脏特有的门静脉是由腹部内脏的血管汇合而成,专门负责运送消化系统所吸收的物质到肝脏处理的工作,所以肝功能与肠状态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学术界对肝脏和肠内细菌两者关系的深入研究,更明确了肝肠互动之间的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肝炎和肝硬化病人不但都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而且菌群失调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 肠道毒素的危害
  

肠内有害菌可制造各种有害的代谢物质,而对肝脏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细菌内毒素以及氨类。许多研究证实,肝损伤与血内毒素有密切关联,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轻重不等的内毒素血症。
  

肠道许多细菌在生长、繁殖、死亡和溶解过程中,不断有内毒素释放出来,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毒素可作为抗原,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益处,同时部分在经肝脏解毒和清除后,周围血液中的含量也很低。不过产生内毒素的细菌增多时,则源源不断的内毒素自肠道吸收增加,进入门静脉的量超出了肝脏解除能力的负荷,使得内毒素大量注入外周血循环中,进而形成内毒素血症,导致血管扩张、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等。
  

氨则对脑细胞毒性很大,仅仅微量即可致命。肠内许多细菌除了有脱羧酶外,有都具脱氨酶和尿素酶,脱氨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脱氨基形成氨,氨在肝脏解毒并合成尿素,部分尿素会排泄于肠内,又被尿素酶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再进入肝脏重新制造尿素,此即所谓的肝肠循环。所以,高蛋白的饮食以及肠内产尿素酶的细菌增多,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降低肝脏的机能,促成高氨血症,而引起肝昏迷或肝性脑病。
  

由此可见,肠内毒素在肝病的形成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如再加上外来的病毒、酗酒、药物等因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肝脏损伤与肠内毒素的恶性循环,病变由此而生。


■ 保肝的有益菌
  

许多文献报道了有益菌能有效防治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肠内有益菌在一定的比例下可以降低肠道酸碱值,抑制产生内毒素的细菌繁殖,减少了毒素来源与吸收,有力控制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内毒素诱导的一氧化碳产生,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增高蛋白质合成,促进腹水消退等,使肝功能重获生机。
  

肠内占优势的有益菌除能利用氨作为氨源外,由于肠道酸碱值的降低,会使氨转化为铵离子随同粪便排出体外,阻断了氨的肝肠循环,也就等于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和防止肝性昏迷的发生。
  

有益菌防治肝病的机理除通过调整肠内菌群失调,以抑制产毒细菌过量繁殖外,还有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参与其中,有效地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内毒素和抗原抗体物质对内脏系统的损害,保护了肝细胞,也延缓了肝细胞的衰老。

■ 有益菌克乙肝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与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关,患者成熟T细胞、辅助性(或诱导性)T细胞绝对数目较正常人明显减少,功能滑落;抑制性(或杀伤性)T细胞则往往增高,致使两者比例下降,分布失调,由此引发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实验证明,有益菌可使T细胞总数和辅助性(或诱导性)T细胞数目显著增多,而对抑制性(或杀伤性)T细胞并无影响,从而纠正失调的比例,细胞免疫功能得以改善。
  

实验也指出,有益菌能明显增加自然杀手细胞的活性,以及淋巴细胞中第二白介素(Interleukin-2)分泌细胞的频数。鉴于临床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着自然杀手细胞和第二介素水平下降的事实,有益菌上述的作用自有助于恢复机体通过正常免疫途径,清除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人们常常说喝酒对肝脏的损害,然而却往往忽略了产生肝病的原因--微生态失调,肠道的不健康,当今所有的肝脏疾病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一般常规治疗之外,采用以养肠(改善微生态),促进有益菌迅速增殖为主轴的微生态疗法,乃是保肝的另一种必然选择。

相关阅读:

 

《飞雁养生——西方营养学》子目录

 

 

«上一篇:补充益生元与婴幼儿健康   下一篇:补充益生元与高血压»

评论(0) 点击次数(2930)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