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易铁
反对传销....其实差不多就是反人性,反人类。QQ、微信、邮箱、QQ群都是157850425,微信公众号传神渡chuanshendu,微博http://t.qq.com/hexiechuanxiao
文章数量:157
点击人次:1907632
博文分类
- ·我的日志(146)
存档
- ·2020年12月
- ·2020年02月
- ·2019年01月
- ·2018年11月
- ·2018年08月
- ·2018年03月
- ·2017年08月
- ·2017年03月
- ·2017年02月
- ·2017年01月
- ·2016年10月
- ·2016年09月
- ·2016年05月
- ·2016年04月
- ·2016年03月
- ·2016年02月
- ·2016年01月
- ·2015年11月
- ·2015年10月
- ·2015年08月
- ·2015年07月
- ·2015年06月
- ·2015年03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8月
- ·2013年07月
- ·2013年05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1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8月
- ·2012年07月
- ·2012年06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07月
- ·2011年06月
- ·2011年05月
- ·2011年04月
- ·2011年03月
- ·2011年02月
- ·2011年01月
- ·2010年12月
- ·2010年11月
- ·2010年09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6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2010年03月
- ·2010年01月
- ·2009年12月
- ·2009年11月
- ·2009年10月
- ·2009年09月
- ·2009年08月
- ·2009年07月
- ·2009年06月
最新评论
- 【原创】 体验尴尬无力的传销罪,围观太平洋直购庭审
-
我的日志
偶尔翻看最近的新闻,创纪录的传销大案太平洋直购开庭,见其律师所言颇感郁闷,为当事人辩护乃本质所在。而对泛滥的传销而言,这个辩护的过程可以让我们集体围观无法量化的、缺乏可操作性的传销相关罪名。
一个传销公司,两个牌子,就能轻易的让律师抓住大做文章,我们不说这种聪明且敏感的职业素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传销公司都是两块牌子操作一个盘子。甚至大多数直销公司都有两块牌子以预防不能预期的涉传指责,这是人际网络营销圈子里公认的事实。一个牌子做宣传用以诱惑参与者,一个牌子用来抵挡法律,这种原始简陋的脱罪手法,在这政府与传销十几年的赤膊对弈中,早已成常态,却只有这一次被律师拿出来说事儿,这个问题体现的是谁的悲哀?我没有答案!
一个传销公司出事儿,把所有的罪责推给经销商,而经销商一方面得到的信息都是蛊惑而无理性,你能怪经销商吗?公司给经销商洗脑的时候,不会做任何提醒,如果提醒也是在右下角用最小的字号提醒,在会销现场用一句话轻轻带过。你可以在所有直销企业涉嫌传销新闻中,找到中国所有直销公司(不论是否备案)对经销商违规的声明,随便找个直销网站都会翻到大量的类似声明。你会觉得这个行业正常吗?反正我认为很病态!
一个传销公司出事儿,做媒体公关和沟通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敢拿禁止传销条例来对照自己,因为那不是百分之百,而是千分之千的概率违背禁止传销条例。尽管如此,公关却能屡屡得手,你觉得这个法规条款你了解吗?我告诉你的答案是,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搞不懂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甚至你直面工商局工作人员,也没有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答案!
一个传销公司出事儿前,有人说违法有人说合法,而职能部门的人却往往一拖再拖语焉不详,以太平洋直购为代表,在某局官网你可以看到三年来的多次对民众提醒“该公司涉嫌传销,请谨慎小心”,而我们大家却能看见这厮招摇撞骗三四年,骗了几十万人才被绳之以法。这种语焉不详当然还是来自于尴尬的法规。
一个传销公司屡屡用未来盈利作为团队计酬的基础,而未来盈利却总是让大家大失所望。没有法律规定非当下盈利不可以团队计酬,只需善于画饼,即可打着新经济模式的旗号招摇撞骗,且屡屡得手。这到底是法律本身的问题还是传销公司或者传销参与者的问题?我还是没有答案。
甚至,
没有一个直销公司备案资料中的计酬与实际营销中的计酬相同,没有一个直销公司不是多层次,我们却在所有的新闻中看不到相关信息,是记者们不专业还是不懂行?都不是,而是矛盾的两条例制造的尴尬。
没有那个行业可以这么快在中国有这么多从业人口,却依旧找不到一个权威部门可以精准给一个传与直的说法,也找不到一个相对权威的行业协会,甚至没有一个专家能够清清楚楚的把传与直的逻辑量化表达,不是无能,根源还是在于这个尴尬 。
一方面行业自己不努力规范,都在努力投机圈钱,一方面职能部门坐等行业自己调整良性化发展,双方顶牛十数年,局势却越来越尴尬。
无法改变的多层次团队计酬法律基础,缺乏可借鉴的世界环境,缺乏全面周详的考虑,还不如维持尴尬解决现有矛盾;
无法改变的多层次理论欠缺,无人敢挑衅两法规的现状,多层次利用人性趋利性做市场拓展,如何在整体和局部尽可能多的解决参与人群的理性和感性矛盾,整体抑制,学术界集体失声甚至缺乏基本的专业精神;
无法改变的量化法规,看起来禁止传销条例该有的都有了,可该执行的都没有执行,该条款如同法律环境,先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却远远没有到解决“合适不合适”的时候;
无法改变的权威空缺,对历史包袱严重的中国文化来说又何尝不是翘首以待,而中庸及太极推手却在这时候发挥足够作用,显然官僚作风并不是一无是处,有时候也能发挥实际作用的。
翻看整个行业历史,发布的法规文件一大堆,没几个坚持下来的,反而矛盾的两条例却能蹒跚行至现在,其中滋味真让人寻味。即便行业规范是个世界性难题,可屡屡出现的传销浪潮,应该也算个比较大的社会问题了。这个无意之间被公关导致的矛盾,却在大局上控制住了整体的局势和趋势,我不能不对这种管理能力深表佩服。如果我当初也有现如今的理解,只怕也会选择这种矛盾式的调控性管理方法,因为浮躁的转型期里不可能有更好的方法。
职能部门用传统管理经验来期待行业自行调整,可谁能抵挡几百万行业人的欲望冲动呢?人性的趋利性在这个浮躁的现实环境中,能量太强大。
基础的矛盾性决定整体的迷茫和扭曲。
也许有人会期待太平洋直购的案子是一个机遇,可以改变点什么什么,可是去年夏天的某些事情的内幕表明,没有机遇,这不是机遇,也绝不可能是机遇。我们还需要很久,发牢骚很久,才能期待现状的改变。矛盾性的管理却又在更高层面决定,不折腾的方法是对的,也许要等社会转型后整体风气的改变,船到桥头自然直,传到深处自然理性吧。
又有谁愿意能懂那个无人知晓的所谓的内幕,又有谁能有足够的高度、开阔的视野、全面的大局观,来面对这个痛苦却不得不拖延的内幕!也无人愿意去说,也不能说,无人愿意去改变,只能静待时间让这尴尬变为历史了。
«上一篇: 直销传销之间的心理转变乱弹二,感性与理性的拨乱反正 下一篇:异地传销反洗脑素材库(资本运作连锁销):相关种类传销常识»
评论(0)
点击次数(10435)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