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博士
各位同仁和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umbershire1,分享美丽与健康!
文章数量:695
点击人次:2305662
- ·2015年05月
- ·2015年04月
- ·2015年03月
- ·2015年02月
- ·2015年01月
- ·2014年12月
- ·2014年11月
- ·2014年10月
- ·2014年09月
- ·2014年08月
- ·2014年07月
- ·2014年06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4月
- ·2014年03月
- ·2014年02月
- ·2014年01月
- ·2013年12月
- ·2013年11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9月
- ·2013年08月
- ·2013年07月
- ·2013年06月
- ·2013年05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3月
- ·2013年02月
- ·2013年01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9月
- ·2012年08月
- ·2012年07月
- ·2012年06月
- ·2012年05月
- ·2012年04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2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12月
- ·2011年11月
- ·2011年10月
- ·2011年08月
- ·2011年07月
- ·2011年06月
- ·2011年05月
- ·2011年04月
- ·2011年03月
- ·2011年02月
- ·2011年01月
- ·2010年11月
- ·2010年10月
- ·2010年09月
- ·2010年08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6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2010年03月
- ·2010年02月
- ·2010年01月
- 【修订】 禅心,我心!
-
我的日志
生涯半在白云间,瓶钵相容季尔关。尘眼竟随溪山碧,慧心何虚鬓毛斑。
任将黑白归棋局,不碍尘沙入海湾。年年岁岁人何在,亦去亦来亦往还。
佛陀降诞人间,示教利喜,为人间开启了光明与希望,佛陀依五乘佛法,建立了“五戒十善”、“中道缘起”、“因缘果报”、“四无量心”、“六度四摄”等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佛含有觉悟、圆满、清净、平等、慈悲、智慧等等很丰富的含义,很难用一个词汇去表达。佛的教化称为佛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也因此有很多人误解佛法,斥之为迷信,幸而有祖师大德,明千圣之心,见万法之性,遣相荡执,正本清源,直指当下一念起灭之处。无名无相,无二无别,无默无说,是名为“禅”。
“禅”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智慧,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
提起“禅”,人们很容易想到深山古庙,蒲团之上,有禅师坐禅入定的形象。是不是学佛仅仅就是坐在佛堂里念经、参禅、打坐呢?如果我们只是这样认为,那么就把修行理解得过于狭隘了。“禅”既在于坐,又不在于坐。因为禅离一切相,摄一切法,不是语言文字,不涉思量分别,因而本不属宗教。青原禅师说:禅就是我们的“心”。这颗“心”是我们心灵深处的“真心”。佛陀在灵山会上,把禅法传给了大迦叶尊者,但把禅心交给了众生。
念经、参禅、打坐,当然是好的,我们也赞叹这种功德,但更多的修行,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于平常的起心动念。千百年来,因“禅”得度者不胜枚举。修禅的人多了,谈禅的人也多了,于是便有了种种方便法门。“生活禅”就是其中的一种,唐百丈禅师说:“挑柴担水,衣食住行,无不是禅,所谓翠竹黄花,一切的生活都是禅。虽然生活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肯定,但也还不是没有异议的。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怎会禅呢?禅就是禅,禅怎么会是生活呢?把禅看得高深莫测,把生活看得低俗平凡,认为这两者无法融合。
实际上,生活禅这种提法渊源甚深,在佛教乃至禅宗典籍当中也是有据可查的。《华严经·净行品》中就提出:作为修菩萨道的人,每做一件事都要发愿,一天从早到晚,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自己如何,也当愿众生如何。
其实平常的起心动念,也就是我们的动机何在。做任何事情,我们的发心是好的,是善良慈悲的,是利益众生的,那么哪怕是念一句佛号,施舍一分钱,放一条生命,做一件小善事,也是很好的,都是利他利己的。倘若心念不正,念再多的经,做再大的善的事,如果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也没有什么很大意义。动机不正,则一切都不正;动机如果正确,则做一切都是正确的。即使是作为一个不信仰佛教的人,讲求道德也应该是获得世间利益、快乐及幸福的最基本条件。更何况,佛教里讲的是和平安宁,是慈悲爱心。无论是否信佛,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一颗慈悲善良的心,利益他人的真诚的心,这是最重要的。发自内心的无伪的慈悲心、菩提心,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
今日人间社会上,流行着不少的病态,如:功利、自私、狭隘、执着、暴力……急需禅者大公、宽广、空无、放下、慈悲的良方来对治。没升官发财时,想升官司发财,升了官发了财之后才发现烦恼更大,不欢喜别人的拥有,不喜见别人的快乐……但是如果我们能实践一名禅者自我淡泊的生活,实践禅者服务喜悦的生活,则当下的社会,即是禅者所住的禅林,对工作兢兢业,修持上严格精勤,处众时上下平等,生活里朴素无华,心地中统一归真,由禅入定到开悟,以智慧的视角观察世界,透视人生,而获得心灵上的解放,精神的逍遥。所以,学佛的人,不要注重形式,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
在禅的淡泊和宁静中,你将进入到花繁柳密处拔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的生活境界和心灵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