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圣博士

各位同仁和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umbershire1,分享美丽与健康!  

文章数量:695

点击人次:2305931

博文分类
搜索
【原创】 建立科学养生观——理君博士《自然健康疗法》

健康讲坛

    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如火如荼,养生热一浪高过一浪,各类养生理念和方法五花八门,让人无所适从。面对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的养生市场,到底哪种养生方法好呢?这是许多群众最困惑和费思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养生方法。我认为,在重视养生的同时要树立科学的养生观。

l        适度

    无论哪种养生方法,适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简言之,就是养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过分注意保养,则会瞻前顾后,不知所措,稍劳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变,便闭门不出。以为食养可益寿,便强食肥鲜;恐惧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等等,虽然意求养生,但自己却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这也不敢、那也不行,不仅于健康无益,反而有害。所以,养生应该适度,按照生命活动的规律,做到合其常度,才能真正达到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l        全面

    中医在天人合一原则下,讲究养神保形、养形护神。因此,养生应注意不要过偏。过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认为即是养。于是,饮食则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则强调安逸,以静养为第一;为求得益寿延年,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一种情况是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只强调动则不衰,而使机体超负荷运动,消耗大于供给,忽略了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同样会使新陈代谢失调。此二者虽然主观愿望是想养生益寿,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所以,要从天人、形神合一着眼,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

l        灵活

当前的中医养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说啥好了就一哄而上,比如生吃泥鳅绿豆汤养生等等一度风靡全国。其实,中医认为生命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因此讲三因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所以,尽管中医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但运用中取决于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域身体的多种变化,最忌一概而论,千人一方。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微旨》写道: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修偏一事,不足赖也。正是中医学的这种时态的观点,指导着古往今来的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经久不衰。因此,中医养生不能本本主义,把一种养生理论当作万能定理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l        持久

养生保健不仅要方法合适,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当前五花八门的养生学说,抓住人们病急乱投医、一劳永逸的心理,纷纷推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误导欺骗患者。中医养生与西医的健康体检有本质的不同,它不是随机性、突击性的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它是一种生活之道,告诉人们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时刻顺应自然,注意养生防病,把养生保健融入于生活之中,全天候关注健康,防患于未然。

    它比西医的亚健康概念还超前,对亚健康,仪器尽管检查不出来指证,但实际上已处于健康的临界值,而中医治未病在健康的状态下已未雨绸缪,积极预防。由此可见,中医对于健康的关注,完全是动态的,是长久坚持不懈的,决不是依据一时的健康体检,也不仰仗形体各项指标正常。也就是说,保持健康和防治疾病都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一时一法解决不了问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养生,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养生,也不存在。

l        有制

    一些所谓的养生大师为了招摇撞骗,往往故弄玄虚,把自己的学说吹捧得神乎其神;甚至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他们也能轻易治愈,让一些患者信以为真,从而放弃治疗,停止吃药,结果造成病情恶化而上当受骗。

    中医养生确实既适应于疾病预防,也适应于疾病康复,但养生只是让人体少耗元气、补养元气,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个必要条件,绝代替不了正常的治疗,纠偏除弊必须靠治疗。孙思邈说过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赖于药。因此,有病必须去治疗,说中医养生能代替正常治疗的学说都是离谱的歪理。

l        遵道

    我们大众热衷的中医养生往往停留在术的层面,而忘记道,把健康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器一物或一方上。中华养生之所以称为养生之道,不称养生之术,是有道理的。中华养生的灵魂,在于其是生活之道,与生活水乳交融。所谓道,就是规律,其最大的规律就是天人合一,具体说就是自然大宇宙,人体小宇宙,人体小宇宙时刻要与自然大宇宙的生长化收藏规律相适应。

术应服从道。如果养生只是重术轻道,甚至道和术相割裂对立,再好的术也是枉然。比如:一年四季生活在如春的空调房间,全违背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昼伏夜出,通宵达旦加班或娱乐,全违背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有再神奇的灵丹妙药,也回天无力。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的作用占60%,居于主导地位,医疗仅占8%。只要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都可以避免。

«上一篇:节气养生篇——霜降   下一篇:怎样在日常生活中鉴别地沟油?»

评论(0) 点击次数(4052)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