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直销之殇

我的日志

在过去这几年里,中国直销界发生了太多失败的案例,单以2006年至2008年,三年的时间为横断量,中国直销界众多兴衰往事,跌宕起伏。

套用一句老话,成功永远是幸运和偶然的,而失败则无处不在。

“中国式”直销失败的前提是,我们处在一个独特的中国式直销的商业环境中。

1992年,雅芳进入中国,掀开中国直销史序幕,直至之日,中国一直处于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法制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冒险者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才能成功。

这造成很多直销企业不时运行在灰色的中间地带,直销企业家的心理与道德底线一次次的遭到挑战。

其实,在这种剧烈转型的动荡下遭到挑战最严重的是直销民众,虽然我们强烈的反对“愚民政策”,但在价值观和方法论缺失的现实中,很多直销人对迎面而来的过剩信息措手不及。

政策的变化,随时可以摧毁直销企业家、操盘手、职业经理人、网头与直销员,各个层面的人,他们脆弱的,积攒多年的心血与精力。

[@more@]

跟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相同且不同的是,中国直销史经历了一个早熟、亢奋与挣扎的时代,是那些至下而上的直销人的生存呐喊,而非政府入围WTO的外交政治,促使中国直销再度开放,尽管开放的程度差强人意。

必须指出的是,很多获牌企业的经济特许权,在于他背后的一系列资源,挂靠单位、母体背景抑或公关能力。同样,这些经济特许权也是准牌照企业的申牌筹码,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社会氛围下,这部分企业背后的资本力量,也要求他们变革、壮大与获得保护。例如,曾经有人言,大型医药保健品企业进入直销业,将会是政府所喜闻乐见的,也将会给医药保健品企业带来另一个发展高峰。

与之相随的是,跨国直销巨头在生产研发、媒体公关与企业品推方面的优势,无形造就了税收优待等经济壁垒,萌芽于民间的民营直销力量在成长中处于“夹缝”的地位。

这种潜规则所带来的冷暴力表现在,一面是某美资直销巨头,在不刊发任何直销牌照申请的情况下,离奇闪电般获颁直销牌照;一面是在政策压力下,某珠三角企业,富翁老板在一夜间,逼宫直销职业经理人团队,造成高管集体离职;更有卷入涉传漩涡,大连某民营直销老板,在骨干入狱后,自己也无奈深陷牢狱苦海。

在中国式直销的大环境下,他们的成功抑或失败都打上了强烈的“冷暴力”的烙印,其中,三种失败最令人深思:

“中国式”直销殇之一:战略性败局

DF公司是一个战略性败局的典型。

实力雄厚的*鑫集团为涉足直销,专门成立了DF公司,月*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出任DF公司总经理。由于看到了月*通过卫生巾快速崛起的事实,该领导人与他的管理团队也决定用卫生巾作为DF公司运作直销的拳头产品,正是在这种决策下,他们决定兼并一家生产和销售卫生巾的蓝顿公司。

而蓝顿此时因为传销和资金问题正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见DF公司居然主动花钱来接手这个烂摊子,大喜过望。兼并过程顺利得让DF公司的高层都深感不安,但这种不安很快就被新班子的好大喜功所取代。不久蓝顿传销案发,并累及DF公司和*鑫集团,最终导致以该领导人为首的DF公司管理团队全体下课。

转型企业投资直销,都要经历一个阶段,其中,企业的战略性定位是企业成功的一个要素。

综合各种版本的资料显示,*鑫集团转型直销的决心,是很巨大与坚决的。*鑫集团传出进军直销,预计2006年前后,在这之前,*鑫集团就已经花大力气,四处寻觅直销操盘手了,在月*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入主之前,都有接近四任人选接受过*鑫集团的海选了,而且*鑫集团花了一年时间,交付2000万保证金准备扎扎实实的做足直销的准备工作。

“蓝顿传销案”是整个企业的战略性转折点,无论是局外的业界人士还是当事者的东方康林管理层,都没有预料到,兼并蓝顿公司成了*鑫集团全面否定直销模式的转折点。

由于兼并蓝顿,所带来的政策性风险,大于了企业的经营收益,*鑫集团不仅废止了蓝顿公司并行的奖金制度,还全面推行新版的DF制度,在集团的问责下,原有的管理班子集体落马,直销被宣布将按照传统方式进行。

事后,笔者听到一个圈内的朋友感叹,人家*鑫集团一年卖个月饼也上亿,哪里会觉得你直销重要?无论你直销部门能为整个集团带来多大的收益,都抵不过稳定压倒一切的公司政治。

DF公司雏形以前,*鑫集团有一个规划,这个直销纲领盘算的销售额度是,第一年2000万,第二年3000万,第三年5000万。

但新上任的DF公司总经理来了个战略性的大转变,新的5年规划,基本推翻原有的方案,提出在销售年度计划上是第一年0.7亿元,第二年1.6亿元,第三年5亿元。

激进的市场拓展策略,加之政策的打压效应,导致DF公司走入战略性的败局。

“中国式”直销殇之二:经营性败局

同样的涉传,DF公司只是暂停了直销业务,而大连的一家做芽苗的企业却因此而陷入灾难的境地。

事实上,涉传只是这家企业经营性败局的导火索,更大的危机潜伏在涉传前夕的公司治理制度的变更上。

1780计划来看,猛推白金会员的资格。原有会员缴纳一定数额的现金,获得同等数额的产品,同时公司一次性返还相应分红积分的等值产品,除此之外还可以获得白金会员的待遇,获得相应的积分。

利息刚开始每月2050元不等,后来参加的人多了,利息返还得越来越少,每月只有10元左右,后来说国家立法,每月10元的利息返还也停了,这一停就是一年多。

这种号称“休克疗法”的1780计划,从企业经营角度注定了败局,公司也跟着悲惨的“休克”了。

像很多创立民族直销企业的老总一样,大连这家企业的老总几乎单枪匹马地创造了一个芽苗帝国。不同的是,他没有也不愿意改变自己在企业中的英雄地位,没有培养相应的管理团队、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平台,甚至没有最简单的危机处理机制,最终让自己一手创造的大厦陷入泥沼。

以上的这些要素都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穴位”,穴位不畅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对自己的企业谙熟于心,时刻掌握每个穴位脉动的,但很多企业栽跟头,也在于企业家对穴位里的“血液”流向毫不清楚。

在直销立法前夜,业内对直销称赞声压倒一片的时候,企业家的直觉很重要,但是,随着直销顺利立法,整个业界的外部坏境发生变化,外资直销企业的本土化,竞争日益加剧,尤其是当“直销业保证金管理”、“分支店铺管理”、“规范培训”等企业业务日益复杂后,企业家必须在经营技能方面深入学习,主动学习建立管理团队的能力,通过集体讨论进行判断和决策,在信息系统处理方面及时更新,依靠管理队伍执行经营过程中每一个目标。

“中国式”直销殇之三:理念性败局

橘逾淮而北为枳,急功近利的战略性败局与学习力障碍的经营性败局,不仅影响中国本土的内资直销企业,而且连进入中国的外资直销企业也间接受到影响。

L公司与M公司两家为例,由于很多经销商偏离了价值投资的正确理念,一度让这两家外资企业背上“偷渡”的骂名。

关于L公司的一个故事是,2003年前,L公司台湾地区分公司,一对皇家会员在台湾等地区一年的销售业绩是整个L公司香港分公司经销商业绩的总和,但自从香港分公司经销商在中国内地发展销售业务以后,其销售业绩很快就远远超过了台湾地区这对皇家会员。

蓬勃发展背后的危机是,香港成为前期运作偷渡的跳板,从2003年开始在内地市场的运作,并非名正言顺的公司行为,而是香港分公司经销商的个人行为,即使这种行为是分公司默许甚至授意的。但偷渡,无疑触犯了国家政策,自是国家打击的对象。L公司更成为了2004年中国工商总局严厉打击的十大非法传销及变相传销企业之一。

无独有偶,为了在获牌前抢占内地市场,M公司对港台M公司经销商的偷渡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行为,成功地打开了中国内地市场。而在获得牌照之后,M公司开始以“规范经营”对经销商进行新的管理,甚至开除了一些经销商。

经销商教育永远是直销企业文化培养与理念塑造的重中之重。经销商需要的是既能满足生存需求,又能塑造企业文化的理念熏陶。

经销商对直销朴素的感情、对投资理财的强烈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惊心动魄、令人心碎的投资失败的案例。

对经销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担心的是那些新入市场的直销人,没有对直销市场的承受能力,直销市场必须报有必要的谨慎与理解,这些都是我们开展直销人教育工作最朴实的出发点。

“中国式”直销破解之道——回归价值投资

中国直销到底要走向何方?中国内资直销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要破解这个难题,我认为,我们直销业中人,要善于向传统企业思维的人学习,特别是向投资理财领域的专家学习,利用“价值投资”的理念来重塑我们的直销。

直销企业家、操盘手、职业经理人、网头与直销员,或者直销研究者,各个层面的人,我们都要静下心来,研究传统投资理财思维理念与直销领域的时代性结合。

2008年,直销企业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2008年,直销伙伴的业务重点是什么?

—— 进新人。

经过几年的调整,很多直销企业把今年的战略目标锁定在“进新人”上。要吸引新人,首先就需要学习“价值投资”,企业和经销商都要努力实现价值回归。

当前,我国直销市场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表现出起步晚、时间短、发展规模快的特点。由于直销销售的产品多为保健品、化妆品等生活日用品,涉及千家万户,市场信息非常敏感,收益和损失可以在转瞬之间实现,如果直销人的价值投资理念不正确,投资行为不健康,那么极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失,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直销人教育是直销市场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

2008年,直销人学什么?学习价值投资的理论,并以投资界的大师巴菲特为学习对象,此为借力传统财经投资的知识。

在我国,直销(过去称传销)曾一度被鼓吹成千载难逢的创富机会,甚至是一夜暴富的机会,再加上部分从业人员过渡渴望成功的心理导致的过激行为,直销往往不被主流社会人群所接受,并使直销遭受到了市场不公正的待遇,部分人对直销避之唯恐不及。这也使许多直销从业人员心理上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即使通过直销获得了成功,拥有了财富,仍会感觉到一些难以抹去的自卑感。

为什么不用对待其他投资理财产品一样的平常心对待直销呢?这样我们就会意识到,既然是投资理财,就很难做到一夜暴富,不但自己不再会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也不会用一夜暴富的说辞去忽悠人,让直销真正走上理性的轨道。

其实在国外,只有不到20%的人会把直销当作创富的机会,80%以上的人从事直销是为了获得消费便利,并通过销售获得经济回报来帮补家用,早就属于投资理财的一种生活方式。

另外,从事直销,我们只是在做投资理财的事情,和从事股票投资或基金投资等其他人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只不过投资不同的理财产品而已,根本无需有什么自卑感。而当社会普遍意识到直销也是一种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直销也会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同度,直销人将完成一场主流迁徙的革命。

“拿来主义”是成功最好的捷径。怎样投资直销,巴菲特早已给了我们科学的指引。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长线投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等,对于我们投资直销同样重要。而他探索出来的选股“四大步骤和十大标准”,则是我们选择直销企业的指路明灯。

如果我们能够以对待其他投资理财产品的平常心看待直销,而不是把直销当成暴富的机会,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轻松的化解。

中国的“巴菲特”段永平,曾经成功投资过网易,他的实战经历也值得我们学习。段永平购买万科的股票的时候,曾经跟万科的董事王石有过见面。

很多人都认为,段永平要跟王石了解一些内幕消息,可是,段永平只是跟王石聊了万科的文化和万科的未来远景,以及万科的战略立足点。

段永平果真投资了万科,和他后来投资网易一样,很多人认为,段永平之所以会投资,是因为他认识王石与丁磊,可段永平说自己认识的企业家太多了,只所以选择万科与网易,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两只股票的价值,凭借价值投资的理论,直接选择了与之合作。

相比之下,我们很多的经销商,甚至是大网头,在投资直销事业之时,也就是买“公司”之时,并不懂得价值投资。很多人跑到一个公司,以开盘为借口,动不动谈点位,要费用,有人还私自设公共点位。

无数惨痛的事实证明了这些背离价值投资原则的人们的失误。由于他们选择的公司的价值失误,很快这些公司崩盘而去,曾经的陈诺也就成了空头支票。

«上一篇:走出直销“价值投资”的三大误区   下一篇:直销行业需要不抛弃不放弃»

评论(3) 点击次数(12647)
评论(共3条评论)
  • 耐夫 说:血的教训

    2008-05-10 11:35:19

    颇有见地!
  • 直人 说:

    2008-05-10 18:32:01

    真正的好文章!支持!
  • 匿名网友 说:垠姐研究中国式商业逻辑,已经有了一整套系统了啊。

    2015-07-10 03:03:15

    垠姐研究中国式商业逻辑,已经有了一整套系统了啊。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